今天起,深圳再无“关内人”

但其实早在2008年,边防证正式停止办理。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就已扩大到深圳全市,政策上的管理线实际上早已拆除。2015年6月,深圳16个“二线关”关口综合改善工程正式启动。直到今天国务院同意 ,“二线关”才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物理上的铁丝网容易拆除,心中的二线关却难以瓦解。
跟北京三环内的老北京人看不起南城人;一些老上海本地人歧视外地人为“硬盘”一样。直到今天,“关内欧洲,关外非洲”的观念依旧停留在很多老深圳人的心中,甚至也不乏一些观念固执的关内人,对关外仍然嗤之以鼻。
“
之前一个媒体同事,买房死都不去关外,一直攒不够买关内的钱,她认为与其住在关外,不如不来深圳。——luo
“
我还以为就我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同事还有以前去面试的时候都遇到过被人强烈鄙视住在龙华的人。——@20160520
“
感觉很多时候关内的人说起关外,那语气,那眼神,真是让人不舒服。好像关内到处是他家的一样。——@鑫网月
“
今天跟女性友人聚会,吃饭闲聊中朋友的朋友问我住哪里,我告诉他我住北站附近,突然看见她一副不削的表情嘴巴扁了一下,好像很看不起似的,我认为现在还有这种观念真的是十足的井底之蛙,当时心里很想问她住关外怎么啦?
后来我听说她来深圳20年,从来不去关外。——@资深漂
“
你住北站都被人鄙视,那我们这些住坪山大鹏的不是更惨?特别是坪山,妈蛋,以前跟别人说自己住坪山,住关内的就问,坪山在哪?是深圳的吗?——@点动成线
“
刚来深圳的时候发现龙华镇,龙岗镇这些关外真的比三线城市都要差,破烂不堪的楼房还有坑坑洼洼的公路。心里想:这真的是深圳吗?——@欧阳
“
每次我跟同事们说:坂田租房很便宜,生活多便利,住的多舒服,好到不想搬的时候,几个住关内的同事就趾高气扬,像是在看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一样。——@慢慢慢慢
“
去关内是不是一定穿西服打领带?不穿皮鞋会不会让人看不起?——@里路亚
“
每天上班路上叹一句:英雄难过梅林......下班路上叹一句:英雄难过布吉关——@山武恩完
“
04-05年我家在关外西乡开网吧,经常有黑社会上网不给钱,而且会按月收保护费。村里会有黑社会为了强地盘或者喝酒闹事而打架。
当时在关内(中山公园)附近上学,每周为了见父母要去西乡,去关外是满心不愿意的,一是根本没有朋友,二来那个地方真的很乱很乱。当时关内公交车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关外的公交车还很破旧会很晕车。当时的关外就是连个垃圾桶、路灯都没有的地方。——@cc
“
我就是从关内搬到关外住的,我从不认为住关内多么高大上。有一次跟的士师傅聊天,他说:“关外房子都6万了”。我生气的说:关外怎么了?说的关外很不如关内一样。——@zhiswef
“
关内欧洲,关外非洲,差距一直并将长期存在。——@Enjoy_tienyeh
“
2003年,深圳关内的房子均价在4000元。那时关内和关外的隔离墙尚未拆除,进入关内尚需边防证,因此这是两个世界,那时关外的房价只有2000。——@价值投资者
“
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两个宝妈群, 一个主要是深圳关内的宝妈,她们每次分享出来的链接基本上都是几百大洋往上走。另一个是深圳宝安区这边的关外群,大家每天分享出来的都是折多多,拼多多,链接基本上也是几十块钱的东西。这真的深圳关内外房价差距大也就算了,这消费观念也是差距挺大的。——@外航芦苇
“
那时只有宝安和龙岗,基本都靠制造工厂撑起。所以聚集了大量厂工厂妹,注定不会高档,像龙华民治中心区也就是个准二线城市的感觉。关内完全不一样,高楼林立,遍地商场,路上人们不会闯红灯,车在转弯时都会让行人先行。——@沧海一笑
▲原布吉关口拆除后,交通状况依旧没有明显好转。来源:深圳新闻网,摄于2016。
其实如果说城市建设,关外的宝安中心已经比西丽、莲塘等关内要高档多了;如果说房价,宇宙中心龙华的房价堪比南山豪宅华侨城了;如果说企业,坂田的华为也不比南山科技园差多少......
越来越多的“关外”开始成为城市的中心,“关内”“关外”的差距正在逐渐抹平,也许过不了10年,新的深圳移民不会再用这两个历史词语来划分地区与人群,深圳不再有两种人,也不会再有那道“关”。
因为从今天起,深圳再无关内人。
“
在评论区聊聊
你眼中的关内与关外
”
【圳长原创 | 欢迎转发 | 未经许可 | 谢绝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